昂仁县论坛 东北尼姑庙不收门票不碰钱,一天吃一顿 - 昂仁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昂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东北尼姑庙不收门票不碰钱,一天吃一顿
TUhjnbcbe - 2023/10/30 17:24: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一般来说,男子出家称为“僧”,居于寺庙;女子出家后称为“尼”,居于庵。

寺庙也好,庵也罢,通常不在寻常巷陌,问花寻柳的繁华之地,而往往求得隐秘僻静,钟灵毓秀之所。

但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地方,是女尼所居,却被称为“庙”,是佛门重地,却身居城市经济发展区。

如此不同寻常的便是位于辽宁省海城市的道源寺。

此庙更是以“三奇”不同于寻常的尼姑庵。

一奇在“戒律之森严”,二奇在“立誓不碰钱”,三奇在“千里去化缘”。

剃度出家守戒律,一天一餐规矩严

根据我们以往的认知,佛门重地或居于海拔高的极寒之地,或位于偏僻的深山寺庙之中。

但东北的这所尼姑庙却并不如是,而是位于经济发达之地。

道源寺位于海城市,海城市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位于沈阳经济区之中。

北靠钢都鞍山和省会沈阳,南邻港口城市营口、大连,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

与我国最大的尼姑岛——觉姆岛中女尼们的艰苦生活相比,尼姑庙中的女尼们不仅生活于风景秀丽之处,而且生活质量不错。

但即便如此,身为出家人的她们依然坚守着严谨的戒律。

即统一剃度后的考察期和一天只吃一顿饭的规矩。

东北这所尼姑庙还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并非人人都能轻易踏入佛门成为信徒。

审查条件并不是传言中所说的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18—25岁之间等。

而是要在半年的时间里考察女尼的日常行为能否严格遵守佛门规矩,向佛皈依之心是否真诚等,通过考察后方可举行剃度仪式。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凌晨,僧人为即将剃度出家的居士剔除边发时,大家心中一起默念着这样的佛教箴言。

依照佛法,出家者需要剃度,在剃度前还需要接受问话。

如:能日中一食否?能忍寒热饥渴否?能不捉不畜、不变相拥有储备金钱宝物否?合格后,方可剃度。

这也正体现了东北这所尼姑庙的佛门规矩。

即不贪饮食以静身,不贪享乐以静神,不贪钱财以静心。

通过问话后,在家人的陪伴下正式进行剃度法会,之后依次完成剔除顶发、赐法名,佛前交供等仪式,开启自己的修行之路。

东北尼姑庙不仅资格审查严格,剃度仪式严格,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必须严格遵守的规矩。

我们都知道,正常人都需要一日进食三餐来维持人的体力消耗和新陈代谢。

而道源寺的尼姑们一天只吃一顿饭。

这一顿饭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吃,过了饭点之后尼姑就不能再有任何进食,否则就将视为破戒。

不仅如此,庙内安排尼姑统一进食,遵守着“食不言”的规矩。

所有尼姑们在进食时不能发出声音,不能有任何剩饭剩菜造成浪费行为。

在饭后尼姑们需要自己动手将餐具清洗干净后放回原位。

尼姑们生活在集体当中,遵守着共同的规矩。

这也体现了佛教教义对人的要求:不贪食、不浪费、有秩序、有仪态。

潜心修行赎罪愆,立誓一生不碰钱

佛门慈悲,给潜心修行的信徒以洗清自身罪孽的机会。

因而道源寺的尼姑们都秉持着一颗虔诚的心进行苦修,与外界的诱惑隔绝。

而道源寺的第二奇正是“立誓不碰钱”的决心。

我们都知道,寺庙中的出家人并不以赚钱为务。

自古至今,寺庙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香客的香供,这也是为什么寺庙里往往设置功德箱的原因。

来来往往求神拜佛的香客们将钱财投入功德箱之内,以此来向佛祖和菩萨进贡来表达自己的诚心。

而投入功德箱里的这些钱也就成为了寺庙中僧人和尼姑的主要生活来源。

但有钱的地方就容易生贪,有财的地方就往往生权。

因而许多寺庙虽然自诩是佛门清净之地,但却采用种种手段来获得更多的钱财。

例如设置高价门票,想要入庙先交钱,例如以筹善款的名义向香客们进行大额募捐。

亦或推出种种措施将寺庙打造成旅游胜地,通过各种衍生项目来收取旅游费,就产生了拜佛需要交钱、求签需要交钱的乱象。

更甚者,还研发出了一日体验项目,游客们也能穿僧衣,吃斋饭,而僧人们同吃同住,美名其曰为体验生活。

种种乱象表现了如今佛门之地的功利化和庸俗化倾向。

然而道源寺的尼姑们却是一股清流。

全体僧人持不捉金钱戒,依照佛陀戒律不摸钱,不储蓄。

寺院无功德箱,不搞旅游及经营买卖。

寺庙免费对外开放,也不设功德箱,尼姑们做佛事也不得收钱。

在寺庙外面的围栏边,设有“清修道场,谢绝旅游”、“寺内禁止放钱、拍照、喧哗、吸烟、吐痰”等字样。

因为没有外部的金钱收入来源,尼姑们在日常生活起居中能够靠自己手工做的都不会向外界购买。

不仅吃的粮食和蔬菜是自己耕种的,甚至就连住的寺庙都是尼姑们自己亲自动手和水泥、砌砖瓦,一砖一瓦自己建起来的。

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尼姑们更是厉行节俭,绝不在额外的地方多花一分钱。

再加之尼姑们本来就不使用现代通信设备等,因此也无需缴纳多余的水电费和取暖费等。

尼姑们在寺庙内的生活更可被称为是“苦修”,条件如此艰苦,她们却甘之如饴。

身处浮躁的时代,却能以一颗沉静的心潜心修行。

面对金钱和利益的诱惑,却能坚定立场,不被身外之物所蛊惑而丧失本心。

如此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正是为什么东北的道源寺被称为“纯正”的尼姑庙。

“纯正”便是心灵之纯净,风气之清正。

造化修行不怕远,徒步千里去化缘

道源寺的僧人们日常不外出,在寺精进修行,安心办道。

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后,依“梵网菩萨戒”外出行二时头陀,“行脚”半个月左右,途中托钵,只乞食物,不乞金钱。

两周左右的修行,她们需要长途跋涉,走完差不多多公里的路程。

在年,她们就有一次著名的徒步化缘。

道源寺的尼姑们们在9月8日凌晨,从盘道锦场出发,途径辽宁、河北等地,最终于9月22日晚到达北戴河,完成了她们一年一度的修行。

在“行脚”途中,她们身着僧衣,背上背着锡杖、香炉和生活用品,分为一列,井然有序地前行着。

在前行的途中,无论天气好坏,她们都不会停下休息。

在正午烈日下,她们的脸庞被晒得发红,在冷冷的冰雨中,她们的衣衫被浇湿。

而长达十几天的路程中,她们风餐露宿,食物主要靠化缘取得。

而住宿的地方则是随意的任何一个地方,台阶上、草垛旁、空地里。

在条件的艰苦中方能见得出家人的坚毅之心和超然物外的豪放之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诗言:“天为罗盖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言辞之间不失闲适之意;

更有言曰:“天为被地为床,山川卷帘,星月同榻,任我大梦几时醒”,有着潇洒不羁的快意。

徒步化缘,随处而歇,这便是出家人的“在路上”。

而谈到化缘,则是尼姑们行脚路上的主要食物来源。

她们只乞食物,不乞钱财。

待乞食归来,她们将食物交给“净人”。

然后,她们列坐整齐,等待过斋。过斋前,她们还要将食物布施于*神,以显敬畏之心。

然后,尼姑们再唱一篇“供养文”,方可进食。

而且在行脚途中,尼姑们也依然保持着一天只吃一餐饭的规矩。

我们设想一下,在行走途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更何况因为是化缘,所以尼姑们并不能保证有稳定的食物来源,而是靠机缘。

有时一天可化得一餐饭,而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饿上好几天的情况。

越是艰苦的条件下越能显出尼姑们坚强的品质。

所以每年这个时候,过往的行人们都会见到这样一副动人的画面。

尼姑们一行人排成纵队,穿着统一的衣服,在身上背着一个行囊,装着基本的生活用品,在路上一直走啊走,朝着目的地艰难跋涉。

无论人们投去敬仰的目光亦或是疑惑的眼神都不能改变她们前进的脚步。

这一动人的场景就曾被写进《行走的思想——李克富心理随笔》一书。

书中详细记载着尼姑们行脚的路途,并对她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坚毅的品质提出赞美和欣赏。

纵览全篇,道源寺的“三奇”为“戒律森严”之奇,“立誓不碰钱”之奇,“千里去化缘”之奇。

但与其被称为“三奇”,我认为不如称为“三纯”,即“恪守规矩之纯”、“坚守本心之纯”、“潜心苦修之纯”。

如此超然物外、忘却自我的虔诚信仰,令无数人感到无比动容。

参考资料:

[1]郭兰萍.论当今中国佛教的功利化和庸俗化[J]

[2]中新网.辽宁道源寺僧尼沿国道行脚尼众以清苦修行出名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北尼姑庙不收门票不碰钱,一天吃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