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仁县论坛 我国地震烈度表的发展历程四川省地震局 - 昂仁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昂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我国地震烈度表的发展历程四川省地震局
TUhjnbcbe - 2023/9/13 21:31:00

地震烈度表是评定地震烈度的标准,它通常把在地面上受到的地震影响或者破坏的程度,从人无感知到毁灭性破坏划分为若干“度”,并以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破坏等现象作为划分烈度的标志。

地震烈度表的编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地震烈度表可以上溯到年,由当时欧洲的加斯塔尔迪(J.Gastaldi)提出,他在记录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地震的影响范围时,在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记,标出地震影响的强弱,形成了地震烈度的概念。

后来有人改进了这种做法,规定了评定烈度的宏观现象和烈度评定方法,称之为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建筑物形式和建造质量的变化、地震案例的增多、经验的积累,以及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化,也在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我国目前使用的地震烈度表是《中国地震烈度表》年版本。

//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编制开始于年以后,最早是李善邦先生根据中国地震特点修改了麦卡利烈度表,但应用时间较短。

年,谢毓寿先生编制了第一版中国地震烈度表《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该表是国内第1次正式公布发表的以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响应、建筑物和地面破坏的宏观现象来评定某一点地震烈度的、较全面系统的行业参考准则。

此表大体上适应了当时地震工作的水平和抗震工作的要求,对于我国地震工作的发展,尤其对于普及烈度调查工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年,刘恢先先生总结了唐山、海城等地震烈度的经验和有关数据,修订编制了《中国地震烈度表》(),该表简化了烈度评定标准,引入了震害指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作为烈度评定的量化指标。

该表最大的进步就是,将用于地震烈度评定的房屋分为了3类:一般房屋、质量差的房屋、质量好的房屋。

//

年,陈达生先生等人吸纳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十几年的地震现场调查资料和强震观测记录分析结果,并参考了《欧洲地震烈度表()》,修订编制了《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该表仍采用12等级的地震烈度划分,并规定了“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评定指标和使用说明。

该表最大的进步是,对未列入烈度表的房屋结构类型在使用说明中作了明确规定。

//

年,孙景江、袁一凡等人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城乡房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了汶川地震的部分震害资料,在《中国地震烈度表》(GB/T—)的基础上,修订编制了《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年表”将用于评判烈度的房屋类型由“年表”的1类扩展为3类,即旧式房屋(A类)、未经抗震设防的砖砌体房屋(B类)和按照Ⅶ度抗震设防的砖砌体房屋(C类);

在Ⅵ度~Ⅻ度房屋震害程度描述中,具体给出了各类房屋主要破坏等级数量;

明确了原标准中平均震害指数值的适用范围,给出了按照Ⅶ度抗震设防砖砌体房屋(C类)的震害指数值;

增加了家具和物品倾倒等器物反应,并将其评定烈度延伸到了Ⅶ度;

将液化现象评定烈度延伸到Ⅷ度。

这些都使得烈度评定更容易操作,评定结果也更为准确、合理。

资料参考:《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谢毓寿;《地震烈度表宏观震害和地震动参数研究》李伟;《中国地震烈度表()简介》卢荣俭;《中国地震烈度表》GBT-;《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来源:济震微讯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地震烈度表的发展历程四川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