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进入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如何更好的实现城市有机更新,让城市更新成为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经济增长点?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替政府分忧,为百姓造福”?
12月12日,来自全国的相关专家学者,在嘉兴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研讨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有机更新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痛点,提出了比旧城改造目标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新见解,强调要更加注重运用综合手段,繁荣经济、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面貌、重振旧城区活力。
在这个城市有机更新与服务模式创新高峰论坛上,全国各地近百名城市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城市有机更新”话题,总结交流国内外的典型经验和案例,各抒己见,碰撞出不少智慧火花。
从“拆改留”到“留改拆”
有机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秦虹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不少城市的承载能力面临考验。许多原有的城市结构、功能分区、产业模式、交通组织等,逐渐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脱节。
“城市建设发展必须转型,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可持续。”中国建设报社社长王胜军认为,如今许多城市规模扩张速度趋缓,已进入存量为主的阶段,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交织并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因此,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因势而谋、因时而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成为摆在亿万城市居民面前的大课题。
“城市有机更新,要以老旧小区改造、新市民租赁住房建设为切入点,增强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延续城市文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党委书记宋友春说。
“目前我国的城市更新,不是过去简单的‘拆旧建新’。”中国人大国发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我国城市更新模式,已从“拆改留”变成了“留改拆”,从传统“拆旧建新”发展到“城市有机更新”的阶段,承载新内容、重视新传承、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方式反映新时代的要求。真正的有机更新,是变与不变的内在统一、新与旧的完美结合。既有建筑美观的增加,更有内容提升,还包括产业共生、业态共享、多元化的资本参与、优秀的资产管理等。
中国的城市更新在实践中创新发展。代表们指出,而今城市的更新,不仅是重新赋能城市生命的过程,也是再造城市繁荣和活力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上,由于不同城市的基础不同,历史积淀不同,城市有机更新的方法和路径也各有差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宜居,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
据悉,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大一线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西安、南京、杭州、长沙、佛山、东莞等区域性核心城市也竞相发力,因地制宜加快城市更新进程。
只有“尊重”才有“更新”
有机更新应“人性化”
那么,就实践而言,究竟该如何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向更好方向发展?秦虹从理念、模式、制度、政策、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阐述,她强调了3点:一是要注重城市遗产的价值;二是要平衡好政府、投资人、民众3者之间的需求;三是要多借鉴国际经验。“只有‘尊重’才有‘更新’,要通过挖掘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引入现代商业元素,提升建筑和社区的功能,使城市更新后依然呈现较强的历史感,同时又激发出新的活力。”
胡宝哲
“城市是人的重要生存空间,有机更新始终离不开‘人性化’原则。”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胡宝哲,结合上海新天地、连云港山海城等案例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如何落实人性化理念、特色保护与传承、立体化更新与土地高效利用、整体化系统化更新以及规划立法与公众参与等课题,是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