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诸大建学术笔记
)解放后,上海提出为解决菜篮子问题,城市面积需要扩大。年,中央将江苏的10个县划入上海,上海的市域范围一下子从原来的几百平方公里扩大到了接近现在的平方公里。我们这些新中国长大的上海人,小时候的上海概念是市区有10个区和郊区有10个县。
)上海市域面积扩大了,但是城市人口增长却开始了严格管制。年上海全域人口.3万,把市区与郊区分开来观察,不管市区还是郊区,可以看到人口增长都是缓慢的。年郊区10个县的人口是.1万,到年为.4万,17年间的人口净增长只有20%。
)世界上研究城市的人,常常用人口增长衡量城市繁荣。的大上海都市计划,按照人口自然增长曾经估计到年上海人口会超过万。解放后的现实是,年的上海市区人口为.9万,年这个数字是.9万。与大上海都市计划的估计有大约万的差异。
)解放前后上海人口的增长差异,不是自然趋势的结果,而是政策干预的结果。因为政策面对城市人口规模的看法发生了转向。以前是预期上海城市能级提高需要人口增长,城市空间安排要提前考虑人口增量往哪里去;现在是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空间规划要成为人口控制的调控手段。
)实际上从年江苏10县划入开始,上海城市的空间框架就需要区分两个不同的范围。一个是占地平方公里左右的上海市区或中心城市;另一个是包括郊区10个县的0多平方公里的市域都市圈。换句话说,解放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上海市,与国外建成区意义上的单个城市是不同的概念。
)讨论上海的人口与空间发展,实际上要区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心城市和市域都市圈的人口都控制;第二种是中心城市和市域都市圈的人口都扩大;第三种是中心城市人口膨胀,但市域都市圈范围的人口增长滞后;第四种是中心城人口要控制,市域都市圈的人口要放开。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发展思路属于第一种。年的上海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设定到年左右,上海市区的人口总规模是-万,市区概念包括了旧市区、近郊区和卫星城市。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提出要控制在平方公里左右。这与解放前的大上海都市计划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上海人口与空间发展的实际情况属于第二种甚至第三种,即中心城市人口超预期增长,市域都市圈的二级城市人口吸集能力相对不足,结果导致上海城市人口布局出现强中心、弱周围的情景。上海年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发展五个新城建设市域都市圈,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看问题,合适的发展是第四种情景,即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要控制,市域都市圈人口规模要扩张。讨论上海城市发展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强调人口控制,从中心城到都市圈的人口增长都要减少;另一种是强调人口增长,但是对中心城市的人口增长没有约束。
)从年到年改革开放前的将近40年间,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思路,与抑制人口增长相一致,特别强调工业兴国与大城市重工业化。上海本来有制造和消费两种经济基因,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江南制造局缘起的工业情节,被强化出来成为了上海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绿会融媒获授权转载)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争鸣,对话作者。)